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看世界 > 天气常识 > 冬至的由来 汉朝贺冬唐宋祭天

冬至的由来 汉朝贺冬唐宋祭天

推荐人: 来源: 经验站 阅读: 2.56W 次

导语:冬至过节源于汉代,盛于唐 宋,相沿至今。《清嘉录》甚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。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。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, 是上天赐予的福气。而冬至到来,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℃以下,南方地区寒冷时候也只有6℃至8℃左右。另外,冬至开始“数九”。冬至古时汉朝有贺冬习俗,唐宋有盛行祭天祭祖之说。那么具体冬至的由来及发展如何呢?

冬至的由来 汉朝贺冬唐宋祭天


冬至习俗从北到南,有吃饺子、吃汤圆、吃年糕、吃耨米等等。

冬至的由来及节气发展历程

冬至过节源于汉代,盛于唐 宋,相沿至今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。由周到秦,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。至汉代依然如此。

汉代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官方例行放假,官场流行互贺的“拜冬”礼俗。《后汉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,欢乐地过一个“安身静体”的节日。魏晋六朝时,冬至称为“亚岁”,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;宋朝以后,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。

唐、宋时期,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。明、清两代,皇帝均有祭天大典,谓之“冬至郊天”。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,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,就像元旦一样。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大吉之日。所以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往往选在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称做“小年”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

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,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。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。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。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,寓意驱除寒冷之意。